三分损益律,三分损益律又称为

admin NBA直播 2024-04-17 11 0

三分损益法跟三分损益律是一样的吗?

1、在《国语》中,在《管子·地员篇》里,在《吕氏春秋·音律篇》中,分别记述了“三分损益法”的一些内容。《史记·律书》和《汉书·律历志》中的理论,基本上是抄录《管子》、《吕氏春秋》以及《淮南子》中的相关内容。

2、此方法的记载最早见于春秋时期《管子地员篇》,是同关于宫、徵、商、羽、角五音的记载联系在一起的;到《吕氏春秋音律篇》,又开始与关于黄钟、林钟等十二律长度规范的记载联系在一起。

3、如此继续推算可以得出五音,分别为宫、商、角、徽、羽。在《吕氏春秋.音律篇》中记载了这种用这种方法计算出的十二律。但“三分损益法”所生的十二律,实际上是一种不平均律,导致“黄钟无法还原“。

4、三分损益法是中国古代的音律制律法。三分就是三等分。损就是去掉。益就是增加。以第一根管子的长度为标准,这个音高为1。然后将这根管子长度划分三等分去掉一份(损),我们就会得到第二个音高五度的5。

5、秋时期管仲提出了三分损益法,已计算出五声音阶的律度。三分损益包含两个含义,三分损一和三分益一。

6、而西方十二平均律则是直接完成了所有乐器的推广和运用,并且主导了如今音乐理论。

什么是春秋中期的三分损益法?

1、在春秋时期管仲的著作《管子·地员篇》中就有“三分损益法”的记载,这是以数学的方法求得五声、七声音阶和十二律的理论。三分损益法是古代中国发明制定音律时所用的生律法。

2、这是中国音乐史的名词解释,在《管子·地员篇》里,在《吕氏春秋·音律篇》中,分别记述了三分损益法的一些内容。春秋时期产生的计算乐律的理论。记载于《管子》一书的《地员篇补然后将宫音注》中。

3、三分损益法是古代中国发明制定音律时所用的生律法。根据某一标准音的管长或弦长,推算其余一系列音律的管长或弦长时,须依照一定的长度比例,三分损益法提供了一种长度比例的准则。

《昌氏春秋》记载了我国乐律的制定,“三分损益法”对乐律发展史有影响吗...

东西方音乐的历史记载,在其形态的表述中有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是由于音乐本 身的性质与叙述音乐史料的性质的不同而形成的,实际上也是构成音乐史特征的重要依 据。乐谱、传记、手稿等在欧洲的音乐史研究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京房(公元前 77 ~前 37 ),我国汉代著名律学家,易学“京氏学”的开创者,东君顿丘(河南省清丰西南)人。京房在律学史上是一个上承先秦、下启魏晋南北朝的重要代表人物。

律学上突出的成就见于《管子-地员篇》所记载的三分损益法。就是以宫音的弦长为基础,增加三分之一(益一),得到宫音下。

中国乐律史上最早产生完备的律学理论,称为“三分损益律”,它大约出现千春秋中期。

这是世界上有关磁石的最早记载之一,说明春秋战国时我国人民对磁石的性质已有了一些了解。《管子·地员》记载了我国古代人民在音乐实践中创造的计算音程以确定五音的三分损益法,这是我国古代乐律史上的重要成就。

我国音乐有悠久的历史,我国乐律知识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已经非常精微,这是值得我们自豪的。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古人对乐律的理解还有不正确的一面,我们学习古代乐律,对这一点也应该有所了解。

评论